简体中文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新能源场站集约化管理探索

新能源场站集约化管理探索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3-08-03      来源: 本站

在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本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新型电力系统深化建设,牵引新能源产业布局呈现新动向。从西北沙漠戈壁到东南沿海,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建设,“风电、光伏海洋”加速覆盖,风光大基地等万亿级赛道正在徐徐展开,宁夏、青海等省区新能源已超过火电成为当地第一大电源。更好适应新能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要求,亟需加快优化布局新能源产业,提升区域内电力调节能力与保障能力,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模式创新,推进新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新能源产业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实现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的新能源发展基础。

同时,相较传统火电,新能源布局呈现点多面广、容量分散的特点,对于源网荷储动态协同,有一定调度难度。在一定区域内对新能源场群进行集约化管理、远程调度,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是推进新能源数字化转型、多元快速发展、生产组织变革、区域布局优化的有效手段。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自2022年起,在27个省(区、市)创新开展新能源一区域一集控项目建设(以下简称“区域集控项目”),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发挥了区域级平台和枢纽作用,为新能源集约化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新理念、新模式。

有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生产管理模式创新

区域集控项目立足新能源未来发展趋势,着眼集约化规模效益,把握大协同优势,通过建设区域新能源集控中心,实现区域内新能源场站群的集中管理,凝聚区域内各新能源运营主体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区域统一调度能力。从经济与技术多个方面出发,探寻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方式,充分发挥规模化发展、一体化运营优势,凝聚新能源产业区域核心管控能力和资源统筹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链运转效率,整合存量资源,拓展增量效益,构筑区域能源统筹桥头堡,深化提升资源协同、发电调度、电力营销和区域管理整体统筹能力。

同时,区域集控项目强化数字驱动、平台赋能。依托区域级新能源远程监控平台,聚焦精准施策,着力提升了新能源场站远程控制指令执行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控制策略的安全性、合规性。通过构建集团新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夯基垒台,有效打通数据流,理顺运营链。构建新能源产业区域核心管控能力和资源统筹能力,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业链运转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融入区域电力市场,更好贴近一线、贴近实际开展业务管控;同时,还有助于整合存量资源,拓展增量效益,成为区域能源统筹中心,做到电力产品的精细化开发利用;此外,还有利于发挥辐射牵引作用,实现区域资源协同、市场协同、营销协同,更好适应新型电力市场,加快新能源数字化转型升级。

鉴于区域集控项目的成功经验,建议在新型电力市场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区域集控中心,在纵向上实现发、输、配、用和源、网、荷、储协调规划,在横向上实现多能互补,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监控系统。各省区可结合火电灵活调峰、现货交易规则,积极研究建立适应新能源参与多种发电形式协同的电力营销策略;同时,探索构建区域多能源协同互补能效机制,逐步形成清洁能源区域核心管控能力和资源统筹能力,持续提升区域发电效能及质量。

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新能源运营管控水平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已建成的16个省级新能源区域集控中心,实现了省区集控中心对新能源场站的远程控制,整体协同。围绕调度、监控、运维等核心生产业务,形成了区域级多场站集中控制管控方案,有效提升了区域整体新能源运营管控水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能源数据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通过设计编制《新能源区域集控中心生产管控业务标准(征求意见稿)》,规范新能源区域集控中心运行管理业务流程,创建新能源管控指标体系,推出新能源领域数据标准规范,为充分挖掘数据业务价值、实现数据价值倍增筑就基石。

二是多能协同运营模式成效显著。在推进区域集控项目过程中,充分考虑政策环境和内控要求,统筹布局新能源区域集控、应急指挥、生产调度、电力交易等管控要点,实现多业务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同质提升。同时,竞先实践新能源与火电协同等多能互补模式,积极响应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持续探索新能源未来发展方向。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区域集控中心有望持续发挥区域化平台及枢纽作用。在“新能源+煤电”“新能源+储能氢能”耦合发展、提升电力调节能力与保障能力、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市场化发展等方面,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凝聚新能源数字化转型有效实践,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且有一定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体系。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提质增效,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形成强化创新驱动、区域能源统筹、产业链高效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发挥新能源区域级平台效能,助力实现新型电网纵向柔性贯通、产业链横向合作链接,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同时,加速构建新能源工业互联网体系,持续释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强大动能,以科技创新探索产业链全局管理提升新模式,共同建设新能源协同发展大生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以上内容转载中国能源报 作者:闫计栋 赵沛涵 范婧

  • 免责声明:本网转搜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