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4-05-31 来源: 本站
2024年5月29日,驻纳米比亚大使赵卫平在纳主流媒体《太阳报》发表题为《中国绿色产能增进全球“绿色福祉”》的署名文章,批驳所谓“中国输出过剩产能”论调。全文内容如下:
不久前在广州落幕的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中国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深受全球买家青睐。然而,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输出新能源产业的过剩产能”,以获取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种“产能过剩”论调是一个伪命题。
当西方国家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产品时,他们将此归因于其在自由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就应贴上“输出过剩产能”的标签呢?如果这种逻辑成立,西方制造的飞机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否可以说也在输出过剩产能呢?
事实上,从全球角度来看,新能源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严重短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可见,全球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远远超出了当前实际产能。
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链体系和丰富人力资源,以及对研发创新的巨大投入,中国新能源产品具备质量好、价格低的竞争优势。中国“新三样”产品出口的增加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提供的是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优质产能、稀缺产能。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各国的共同愿望。毫无疑问,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减排作出巨大贡献。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履行承诺,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和用得起的能源。
2022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能、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超过28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中国新能源技术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助力。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经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
从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从充电一次续航1000公里的新型电池,到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座舱……中国新能源产业凭借其创新优势和卓越品质,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以上内容转载自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免责声明:本网转搜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