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4-03-15 来源: 本站
近年来,海螺集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创新为传统产业赋能,布局发展新兴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成效更显。
坚持向“绿”而行加快创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成立于2018年的海螺新能源公司向阳而生、与光同行,积极开辟清洁能源发展新赛道,目前已建成光伏电站近百座。目前,海螺的光伏电站每年可输送绿电4亿度,节约标煤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1万吨,按照1棵树每年吸收并储存18千克二氧化碳换算,相当于种了至少1840万棵树。2024年1月22日,宣城海螺建筑光伏科技公司3.65MW“光伏建筑一体化(简称BIPV)”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项目年发电量340万度,相当于每年减排2815吨二氧化碳,节约标准煤1025吨,有望实现零碳目标。从高空俯瞰,宣城海螺光伏公司大楼由通透的蓝色玻璃组成,里面排布着整齐的“细线”,这些“细线”是薄膜电池,能把光变成电。在这里,光伏设备不再是单纯的发电工具,而是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不仅能展现建筑设计之美,也是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建筑业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向“新”发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BIPV,也就是建筑光伏一体化,在实现降碳减排、建筑节能与环保等方面存在巨大优势,也是光伏建筑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能够做到光伏板与建筑屋面以及墙面的有机结合。”宣城海螺建筑光伏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屋顶、遮阳板,再到天窗、幕墙,就像是给房屋穿上了一件可以光伏发电的‘外衣’”。
目前,海螺新能源已建成一期年产30万平米光伏幕墙组件生产线,二期50MW平面光伏瓦、30万平米金属屋顶产线项目建设将于年内投产。在安徽枞阳,海螺首个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性项目已经正式投用,该项目采用BIPV系统解决方案,合理利用枞阳海螺65600平米的原料堆棚光照资源,将光伏发电技术与原有建构物充分融合,每年可提供绿电近400万度。
建筑光伏是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以海螺水泥工厂一栋宿舍楼及办公楼为例,安装300kW的BIPV产品测算,25年可实现碳减排6210吨,增加碳收益50万元,有效推动海螺集团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坚持向“暖”为要践行国企责任担当
海螺新能源公司逐步壮大产业规模,在安徽凤阳规划建设6条光伏玻璃生产线,该项目是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通过光伏玻璃、组件等产业发展,在新能源产业上“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总体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建设2条日熔1400吨光伏玻璃深加工生产线,配套建设石英砂矿山和选矿厂,年产5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一期项目已经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一期建成后,将解决就业约2500人,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80亿元,年创税收约5亿元。
2023年12月20日,清新海螺新能源20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工,项目占地约4600亩,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1亿度,年增加地方收入1.1亿元,年贡献税收约1800万元,年均节约标煤约6.33万吨,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17.39万吨。
宣城海螺光伏公司已开发出光伏幕墙、平面光伏瓦、金属光伏瓦三大品类多种系列产品,并通过不断升级迭代,公司金属光伏瓦是行业内第一个通过国家建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地震模拟测试的BIPV系统,能抗9级地震和12级台风,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下一步,海螺集团将不断释放创新创造优势,瞄准新兴产业方向,以创新精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合力引擎。
(以上内容转载自国际能源网)
免责声明:本网转搜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